![]() 西部地区群山连绵,空域情况复杂。兰空部队官兵发挥技术优势,精益求精为民航飞机标注航 ![]() 播撒草种的飞机准备起飞。 ![]() ![]() 南海舰队广州某保障基地紧贴任务形势需要,制定了7大类数10种远航舰艇装备应急抢修预案,建成了一个由指挥、航海、电子、电气等14个维修机动方舱组成的“流动医院”,形成岸海衔接、前后一体、全时全程的远航舰艇装备维修保障体系。依托基地建成的海军首家“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中心”,研制开发舰艇抢修专家远程可视化故障诊断系统,将地方装备生产工业部门、基地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间,驻守西部的兰空部队官兵充分发挥空军部队优势,奋飞在支援西部大开发,造福西部各族群众的前列。在西部湛蓝的天空下,谱写了一曲曲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的豪迈壮歌。 (一) 一个故事在少数民族群众聚居的南疆地区广为流传。 10年前,新疆和田土沙拉乡卡其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与这个村一路之隔的兰空某指挥所汽车连官兵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连队党支部主动与村党支部结成帮扶对子,使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明显增强,并被中组部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这个原本文化贫乏、经济落后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和田地区的文明村、平安村、富裕村。 传诵在边远小村的双拥佳话,仅是兰空部队长期以来支援西部大开发,促进地方经济稳步发展的一个缩影。10年来,兰空部队扎实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先后投入资金800多万元,援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2个、扶贫联系点1400多个,帮扶村党支部560个,使6500多户群众脱贫。 戍守边疆建设边疆,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兰空支援西部大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张宝忠将军说:“支援西部大开发是人民子弟兵份内的职责,西部发达了,国家富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军队戍守边疆的根基也就更牢固了。” 位于天山南麓的孔雀河,是当地各族群众的“生命河”,但受多种因素影响,近20年多次出现断流现象。为实施孔雀河生态抢救工程,兰空某航空兵师官兵连续奋战30多天,出动官兵2万多人次,动用车辆2300余台次,清除下游河床10余公里的淤泥40多万立方米。如今,清清的河水欢快地流淌,似乎在诉说着子弟兵的爱民情怀。 缺水,是困扰西部一些地区人民生活的大问题。为配合国家实施的“人畜饮水工程”,兰空航空兵某师两个连队承担了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工程最艰巨区段红屯子隧洞的施工任务。官兵们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贺兰山精神,住荒野、战严寒、抗风沙,历时600多天,战胜数百次塌方和险情,如期打通了2000多米的地下隧洞,建成了12公里的引水渠。宁夏回族自治区领导在竣工大会上激动地说:“兰空部队干了一件造福陕甘宁老区人民的大好事,人民会永远感谢你们!” 兰空某航测团常年担负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国土航测任务,先后参加了新藏公路、青藏铁路、南水北调工程等西部地区60多项重点工程建设航测航拍选线选址任务,航迹遍布全国30多个省区,航测总面积4000多万平方公里,为西部地区重点工程建设选线选址提供了准确资料。 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防风固沙、西部纵横交错的光缆、青藏铁路、兰新铁路等急难险重任务,都浸透着兰空部队官兵们的血汗。 (二) 西部开发开放的步伐越走越快,要让西部经济发展“飞”起来成为西部人民的迫切愿望。 2003年12月20日,兰空航空兵某师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请缨,“我们要发挥空军优势,开通库尔勒至北京航线,让新疆瓜果带着露珠运到北京”。如今,库尔勒至北京一周已开通3个航班,闻名于世的库尔勒香梨已是内地群众随时能吃到的果品。 10年里,兰空官兵发挥空军装备、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突出机动灵活、快速高效,覆盖范围广、科技含量高等特点,在支援西部经济建设中,开辟了特殊的战场。先后在西北地区开辟了12条客货运航线,年均保障民航飞行20余万架次,协助空运旅客400多万人,货物30多万吨,真正为当地经济发展插上了翅膀。仅甘肃天水机场2007年开放以来,每年就给当地增加旅游收入1000万元。 2006年3月,黄河流域内蒙古河段出现凌汛险情,黄河水位猛涨。兰空航空兵某团迅速出动多架飞机,累计飞行10个多小时,往返2000多公里,冒着水汽弥漫、超低空飞行的危险,对黄河防凌进行航空勘测,准确投弹炸冰,疏通河道,减轻水患,解救受困群众3万多人。这个团自1995年担负黄河防凌任务以来,已先后解救遇险群众40多万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亿多元,连续14年受到国家防总的通报表彰。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兰空党委迅速动员部署,某航运团仅用2小时就完成向甘肃陇南运送2吨针剂药品、90顶帐篷等救灾物资任务,并派出2个机组奔赴四川灾区执行喷洒防疫药物任务。该团副参谋长卢斌第一个赶到重灾区陇南武都探查灾情,连续15天指挥5架直升机成功飞行42架次,被空军表彰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导弹某旅抗震运输车队日夜兼程,是全军第一个通过公路将救灾物资送到四川重灾区的部队。空防某处深入重灾区什邡、红白镇等地,拆除危房3万余平方米、清挖土石2万余立方米,被当地群众誉为敢打硬仗的“天兵天将”。 近年来,兰空部队在完成抢险救灾、急难险重任务中,先后有283个单位和168名个人被地方县以上党委、政府表彰,其中22个单位和31名个人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 (三) 常年饱受风沙之苦的西部群众,最能理解“绿色就是生命”的真谛。为造福边疆人民,兰空官兵向荒漠发起了进攻。一场飞播造林,为沙漠“锁边”的战役在茫茫沙海打响。 飞行中,没有指挥塔台,没有导航设备,没有信标台,尤其进行超低空飞行,随时可能被漫天黄沙吞没迷航。兰空某运输团飞行员们知难而进,先后组织了超低空、超载量、超压模等高强度、高难度的模拟训练,与地方政府共同努力,探索总结出了“掌握雨季、严把条件、通力合作、快速飞播、确保质量”等符合沙漠特点的播草治沙经验。几年来,他们航迹遍及陕、甘、宁、青、内蒙古、黔、川7省区的100多个地区300多个县市,飞播1950万亩,播撒草籽树种8250吨,喷洒农药955吨。 飞播队员们凭着精湛的飞行技术,创造了我国飞播史上的一个个奇迹:在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中,飞播造林200多万亩,形成了165个万亩以上连片绿化基地,播撒出一条长达400公里的“绿色长廊”。在陕北榆林地区,播区的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1.54%上升到了45.2%,流动沙丘基本达到固定或半固定状态。联合国专家考察后评价说,榆林创造了人类治沙史的范例,值得全世界推广。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飞播造林290万亩,植被覆盖率由5%~10%提高到30%~40%,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与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建成两条生物治沙锁边带,成为保护巴彦浩特城区和贺兰山最前沿的一道生态防线。在汉江、嘉陵江和丹江源头上游地区,飞播成林550万亩,建成了我国北方连片成林面积最大的飞播造林基地。在革命圣地延安,飞播后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仅播区内牧草产量就是飞播前的19倍,为发展畜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这个航运团先后28次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总部、空军和地方政府表彰,荣立集体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 草树成活离不开水,而西部水比油贵。2000年,甘肃省遭受特大旱情,成千上万亩草场、田地受灾,兰空某航运团积极实施人工降雨,有效缓解了植被生长旱情,机组也创下了一天连续飞行3个架次、9个小时,接近最大飞行强度的降雨飞行记录。10年来,兰空某航运团出动飞机589架次、763小时,为西部地区8省(市、区)实施人工增雨320多亿立方米,增雨效果在20%以上。 兰空部队官兵热爱西部人民,造福西部人民的故事远不止这些。他们先后在西北地区援建“希望小学”37所,在新疆开办“蓝天春蕾女童班”46个,有6100多名干部与驻地贫困学生结成“一帮一”对子。汶川大地震后,他们又捐资100万元,帮助甘肃文县地震灾区和会宁特困山区实施重建和二次援建小学2所。 从“帐篷学校”、“马背学校”到“团结学校”,再到“一帮一”捐资助学,兰空官兵换了一茬茬,但投身西部教育事业、促进民族团结的工作一直在扎实推进。如今,每年瓜果飘香时,驻地群众都将瓜果送到部队让官兵们尝鲜;每逢民族节日,都要请官兵们到家里做客,喝奶茶、吃羊肉,一张张欢乐幸福的笑脸,如雪莲花般在真情中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