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延荣就革命老区巴中打好翻身仗、建设川东北交通枢纽的话题畅谈。
27日,四川省人大代表、巴中市委常委、巴中市常务副市长陈延荣做客中新四川网《新闻会客厅》时表示,当前随着巴中“六路”建设,偏处川东北的巴中已经结束了千百年来不通高速、不通铁路的历史,融入到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行列,巴中正在告别边缘化,正在告别根据地,向川东北的交通枢纽迈进。
交通闭塞致革命老区发展滞后 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东邻达川,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接陕西汉中。 巴中是革命老区,现建有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有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笔题词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刘伯坚烈士纪念碑”、“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陈延荣在访谈中说,巴中在历史上长期以来都是贫困、落后、偏远的代名词,长期以来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非常闭塞,经济的发展也是相对的滞后。但近几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的关怀下,依靠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巴中的交通和经济社会发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终结千百年不通高速不通铁路的历史 陈延荣指出,巴中人一直都明白,如果不构建大交通,不从四面八方打通出境通道,巴中将一直被边缘化,继续背着贫穷落后的枷锁。通过巴中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的努力,在2009年底,乐坝―巴中铁路竣工通车,广巴高速公路初步具备通车能力,至此巴中千百年来不通高速、不通铁路的历史已然结束。当前巴中的交通建设,已经融入到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行列,巴中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天堑变成了通途、将梦想变成了现实。 陈延荣说,巴中还有几条高速公路和铁路运已于近期开工。建成后,交通条件将极大改善,届时驱车从巴中到成都只需要两个多小时。 行路饮水上学看病不再难 陈延荣表示,温家宝总理两次视察巴中,对巴中提出了要解决老百姓“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近年来巴中在民生方面有了很大改善。现在巴中全市两千多个村基本上都实现了通公路,覆盖率达95%;解决了70多万人的饮水不安全的问题;上学入学率达到100%;随着新农合建立,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迅速,特别是新农合参合率达到了90%以上,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交通改善让经济步入快车道 陈延荣表示,随着交通不断改善,巴中整个经济的发展正在提速。从生产总值来看,去年增长14.3%,财政收入增长近20%,财政支出去年达到了87个亿,支出的速度也比较快,尤其是巴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去年完成了186亿,增长65.1%。城乡居民储蓄已经达到292亿,大概净增长60个亿左右。 巴中要同步在全省实现小康 陈延荣在访谈最后表示,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巴中面临着千载难逢的黄金机遇期,巴中将通过着力抓好扶贫开发、加强交通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育以及抓好产业培育等工作,推动巴中快速发展。相信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产业发展,巴中会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到2020年,巴中要同步在全省实现小康。 |